郧西县新就业群体数字服务平台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扫一扫,微信登陆

搜索
查看: 361|回复: 0

织爱七夕 志愿郧西:天河畔的别样浪漫

[复制链接]

40

主题

1

回帖

208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08
发表于 2025-9-4 08:57:1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农历七月初七,牛郎织女跨越星河相聚,而在湖北郧西——被誉为“中国七夕文化之乡”的土地上,另一种跨越时空的深情正在上演。它不是恋人间的私语,而是一座城与她的儿女们之间,用无私付出与共同守护写就的大爱。这个七夕,郧西的志愿者们以爱为名,以服务为桥,将浪漫传说升华为服务人民、守护家园的生动实践,让志愿服务精神在天河两岸熠熠生辉。

QQ20250904-085218.png

近年来,郧西县将志愿服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、提升城市温度的重要抓手,构建了覆盖广泛、机制健全、活动丰富、成效显著的志愿服务体系。从传统节日到日常点滴,从文明引导到生态保护,“志愿红”已成为郧西最温暖、最动人的底色。


佳节传情,志愿服务暖人心

上午八点半,天河畔的阳光洒满广场,“小喜鹊”志愿服务队的谈太均已经带领30名志愿者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他们分工有序,有的布置活动场地,有的检查安全设施,有的温习讲解词,为即将到来的七夕盛会做最后准备。

“我们要让每一位来到郧西的游客,都能感受到最地道的七夕文化,也能体验到最温暖的志愿服务。”谈太均一边检查着志愿者服务站的物资准备情况,一边对队员们说。这位返乡十五年的志愿服务带头人,早已将七夕志愿服务打造成郧西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
在这个以爱为主题的传统节日里,郧西的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的真谛。各服务点的志愿者早已就位:在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(七夕天街),大学生志愿者王倩正在为游客演示巧食制作,她热情地讲解着郧西七夕“乞巧”的传统习俗;在王家坪村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,银龄志愿者吴时平正深情为游客讲述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故事;在天河乞巧织绣体验馆,非遗传承人张春梅手把手教孩子们编织七夕同心结,将美好祝愿融入丝丝缕缕中。

当第一波游客涌入景区时,志愿者们用真诚的微笑和专业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。指路引导、秩序维护、民俗讲解、环保宣传……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志愿服务的温度。在志愿者们的精心服务下,郧西的七夕文化不仅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展示,更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感受到了这座“中国七夕文化之乡”的独特魅力。

据了解,此次七夕志愿服务活动,郧西县广泛招募了包括社会志愿者、新兴领域志愿者在内的多元化志愿服务力量,累计招募志愿者300余名。这支队伍中,既有返乡大学生、退休教师、非遗传承人,也有快递小哥、网约车司机、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。不同年龄、不同行业、不同背景的志愿者们汇聚一堂,用各自的专长和热情共同护航七夕盛会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成为这个七夕节天河岸边最动人的风景线。

QQ20250904-085229.png

党建引领,志愿服务增效能

郧西县志愿服务工作的蓬勃开展,离不开一面始终高高飘扬的旗帜——党建引领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,构建起“党建+志愿服务”的创新模式,为志愿服务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能。

在郧西县,“党员志愿者骨干培育工程”不仅是一项计划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。一批又一批党员先锋用实际行动书写责任与担当,带动形成了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。党的十六大、十七大代表胡安梅坚守深山教育;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代表魏登殿带领群众绝壁开路,党的二十大代表翁新强返乡带领群众发展五味子产业。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,郧西县已培育党员志愿服务带头人1200余名。

在今年“7.9”“8.7”全县抗洪抢险救灾急难险重任务中,郧西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一线。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、局长黄和平靠前指挥,第一时间调度应急抢险力量和物资,带队冒险营救被困父子,成功转移群众109人。香口乡人大主席彭先宏冒雨背老人避险,转移20人,清淤抢通道路。香口乡的张立荣、李气顺、范梨花三位村支书,更是在暴雨夜以身体为村民开辟生命通道,成为防汛一线党员干部的生动缩影。全县累计转移992户2780人,实现零伤亡,党员志愿者在灾情一线筑起一道道“红色堤坝”。

在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下,全县志愿服务呈现全民参与的良好态势。今年以来,1.2万名党员志愿者带领3.5万余名群众志愿者累计领办民生实事2.3万件,服务总时长超10万个小时。  

QQ20250904-085240.png

守水护水,志愿服务显担当

郧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,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送,是郧西人民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。在这项浩大而持久的生态工程中,志愿服务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,“守水护水”志愿服务已成为郧西最具辨识度的靓丽名片。

晨曦微露,薄雾氤氲的江面上,“老船工”们的清漂船已破浪而行。船头,黄年喜稳稳掌舵,李益涛与同伴默契俯身,长夹稳稳探出,一夹一起,垃圾精准落入分类桶。“现在江面干净多了,但偶尔还是有上游漂下来的饮料瓶、塑料袋。”黄年喜说,他们的工作不仅是清理可见垃圾,而且要劝阻非法捕捞等行为。

2020年,随着汉江十年禁捕退捕政策全面实施,羊尾镇的渔船陆续上岸,许多人虽告别了渔网,却放不下对汉江的牵挂。这些“水上通”转型成立“老船工”志愿服务队,身份也从“捕鱼人”变成了“护水人”。从“江上讨生活”到“为汉江护碧水”,他们对汉江的情怀有了崭新的表达。如今,黄年喜所在的“老船工”志愿服务队已有256人,清漂范围涵盖境内汉江及其支流。

春去秋来,清澈江水见证着他们的付出与成效。目前,全县125支守水护水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工作,2025年以来,累计清理河道漂浮物8.6吨,整治临河隐患点12处,确保汉江郧西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,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守水护水行动,用汗水与热情守护着水源地的纯净与安全,确保了“一库碧水”安澜北送,展现了郧西人民强烈的生态自觉和奉献担当。

这个七夕,在牛郎织女爱情传说的发祥地,郧西志愿者们用奉献书写了人间大爱,用行动诠释了时代担当。这份爱,超越了儿女情长,升华为对家园的深情、对国家的责任、对未来的承诺。志愿精神,正如同天河之水,在郧西大地静静流淌,滋养万物,润泽人心。

QQ20250904-085250.png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